首页 >> 中药养生

中伏遇大暑强心祛暑湿让日子好过一点

中药养生  2019年11月22日  浏览:2 次

  摘要:而人体在夏季阳浮于外而寒于内稍微一运动就会大汗淋漓暑为阳邪易伤精耗气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引起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大汗淋漓一定伤心阳而心阳不振一定会脾虚水肿 中伏遇大暑,强心祛暑湿

  7月22号,中伏日,与肺金想通,肺经在伏日当旺!会经常性感冒、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过敏性的艾友,不要忘了:肺俞、大椎、膏肓、定喘、风门、天突这些穴位。

  大暑

  极热!

  来了就来了,顺其自然,心静自然凉。

  中医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湿夹杂,烦闷燥热,就等着天降大雨,才有难得的清凉。

  伏天最忌讳的就是寒凉!

  突然扑面而来的冷气和突然下肚的冰镇食物,会让你毛孔突然关闭,郁热难出,化为毒火,内火变为热毒,各种上火症状更让你焦躁不安!

  湿去热散;

  祛湿就应该健脾;但你在大暑时节单纯的通过健脾去湿,视乎力显单薄、效果不佳!

  《黄帝内经》: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 就是说长夏分散在春夏秋冬季里,每季的最后18天都叫长夏,共72天。

  这也说明,中医对后天之本 脾 的重视,在春夏秋冬里都应该健脾!

  夏天如何健脾祛湿最有效?

  中医讲究五行的相生相克,人体五脏 心肝脾肺肾 并非独自成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

  中医认为:心生脾,心脏和脾脏是母子关系,心是脾的母亲,心脏功能会助长脾脏功能。心脏出问题一定会影响脾脏,脾脏出问题也一定会影响心脏功能!

  中医又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正好是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而人体在夏季,阳浮于外而寒于内,稍微一运动就会大汗淋漓,暑为阳邪,易伤精耗气,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进而引起气阴两虚之神疲乏力,大汗淋漓一定伤心阳!而心阳不振一定会脾虚!

  而夏季大家贪食寒凉之物,这样又会加重脾虚而影响心阳!

  祛暑散寒,止吐止泻。用于中暑感寒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倦,胸腹胀满,呕吐泄泻。

宝宝偏食不吃饭
新零售是什么
剖宫产术后如何预防便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