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九成病人在等待移植供体中死亡

中医美容  2019年11月14日  浏览:4 次

  目录:

  第一章:九成病人在等待移植供体中死亡

  第二章: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术

  第三章:国外的无偿献血

  编者按: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中的一大大难题,并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是器官移植的供体严重短缺,很多病人都是在等待供体的期间死亡了。

  九成病人在等待移植供体中死亡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人体器官成为稀缺资源。与世界各国一样,器官来源紧缺也是制约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据卫生部统计,在我国,每年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可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器官移植,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是150∶1。而世界卫生组织所统计的全球平均数是20 0∶1,美国是5∶1,英国是 ∶1。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器官供体奇缺制约器官移植

  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病房,42岁的杨光刚刚接受过肝脏移植手术。他是肝炎引发的肝硬化,住院时直接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等待肝移植。然而,在漫长的两个月里,可供移植的肝脏始终找不到。

  杨光的老父亲急了, 扑通 一声就给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付宝跪下: 求求您,一定要救救他。 然而没有可移植肝脏,刘付宝也无能为力。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必须分秒必争,否则随时可能发生危险。幸运的是,医院最终找到了适合移植的肝脏,并成功施行了手术。在等待的过程中,杨光脑部受损,至今没有恢复语言表达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已成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当前世界上所有的移植技术几乎都能在中国进行。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郑树森院士介绍说,我国肝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达到99%以上,移植受者的1年、5年、10年的生存率已经分别高达90%、80%和70%。通过器官移植,换一个健康的器官就能让生命延续。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术

  上世纪50年代起逐渐成熟、被称为 医学之巅 的器官移植技术,已成为众多终末期患者得以延续生命的最后企盼。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是阻碍器官捐献的一只 拦路虎 。

  中国人的丧葬习惯,去世的人也要保持身体的完整性。即使捐献者同意,往往也会因家属反悔而难以实现捐献。在国外,遗体器官捐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在我国内地却行不通,原因是观念没有跟上,宣传做得不够。

  一位从事器官捐献工作的专家表示,器官捐赠最大的障碍是传统观念束缚,有时更大的压力来自亲人。说服患者家属捐献亲人器官,很多人认为是件残忍的事情,没法张口。

  有关专家认为,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捐献器官的观念和法律制度。思想观念的改变,必须辅以相关的制度来完善推进。没有充足的器官供体,再好的移植技术也是 空中楼阁 。

  随着我国死刑判决的逐渐减少,活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但活体器官移植本质上是用一个健康人的器官,挽救另一个病人的生命,使一个病人变成两个病人。而且受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非法买卖器官等恶性案件。为此,我国对活体器官移植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

  专家指出,随着死囚器官来源的逐渐减少与活体器官捐献的严格管制,解决器官紧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符合国际伦理原则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扩大器官供给。

  尚无独立的器官捐献管理机构

  由于器官捐献要获得死者配偶、父母、子女的同意,现实中这些家属往往分散在不同地方,路途遥远,使捐献程序复杂。而等待同意的时间过长,器官功能就会减损甚至不能使用。

  在我国,器官捐献体系建立还处在试点阶段。2007年5月,我国第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行政法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开始施行。对于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条例》的颁行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事件,但并未能详述最为紧迫的器官捐献问题。

  捐献渠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让捐献的意愿无法实现,造成捐献中断,最终捐献无门,让器官移植者生还的希望落空。器官从捐献到移植成功,涉及捐献者、受者、移植医院、捐献者所在医院等多个环节,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更需要法律层面的完善。

微店下载
宝宝流鼻涕能吃优卡丹吗
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