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美容

北京市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覆盖

中医美容  2021年12月22日  浏览:8 次

北京市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近年来,北京市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发挥老龄委、老龄办作用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为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形成了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推动了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宽带光纤接入和络升级 一、完善市级老龄工作机构

(一)增强市级老龄委力量

最近3年,北京市政府连续对老龄委机构进行了调整。一是在北京市老龄委领导层面,增加重点涉老委办局的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增强协调力度。目前,北京市老龄委设主任1名,由主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2名,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民政局局长担任;将副主任增加到4名,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局长以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老干部局局长两位副主任的基础上,增加市财政、市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人为市老龄委副主任。二是根据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逐年扩大老龄委成员单位范围。到2016年,在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市质监局等11个部门增设为成员单位后,市老龄委成员单位数量达到53个,不仅包含了市委、市政府大部分涉老部门,为构建央地养老一体化的工作格局还将国管局相关部门纳入其中。三是设立外脑,加强老龄委智库资源。连续两年,每年聘请10名老龄问题研究专家,作为市老龄委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二)优化市老龄办工作机构设置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2011年2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为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北京市明确了老龄办“统筹、协调、组织、指导”职能。

一是调整优化内设处室设置,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2016年,市编办批复同意市老龄办增设协调督查处、养老社会处工作处,将原养老服务处更名为基层指导处,增强市老龄办联络成员单位、指导基层工作以及动员社会力量等职能,单位人员事业编制从57名增至73名,处室增到10个。班子成员1正3副,设纪委书记1人,内设秘书处、政策法规处、基层指导处、权益保护处、养老社会化工作处、协调督查处、资金监管处、组织人事处、宣传教育处、纪检工作处等10个职能部门,均为正处级

,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10正16副。二是加强民政局内部横向统筹。增设市局福利处处长为市老龄办副主任。

二、理顺区级老龄工作机构

目前,北京市各区均成立了老龄委,并参照市老龄委扩展成员单位组成部门。区老龄委一般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西城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大兴区、密云区、延庆区等8个区老龄委设立了常务副主任。石景山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主管副区长任老龄委主任,区民政局长和区卫生计生委主任任老龄办主任的双主任制。北京市各区党委政府积极行动抓养老,中心城区区委书记、区长亲自调研,牵头推动、参与文件研究和项目设计,涌现出一批“养老书记”、“养老区长”。

优化区老龄工作机构设置,将石景山、怀柔、密云、顺义、平谷等区老龄办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目前,单位性质方面,西城区、海淀区老龄办为行政单位,密云区老龄办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余13个区老龄办为工资规范事业单位。单位级格方面,朝阳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大兴区等4个区老龄办为正处级,东城区等 9个区老龄办为副处级,西城、海淀和昌平区3个区老龄办为正科级。人员编制方面,最多的区16人(丰台区),最少的区4人。

三、加大统筹协调工作力度

建立完善北京市老龄委全体会议制度、专项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专项工作组制度、报告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并通过制度落实,切实发挥老龄委对各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顺利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2016年,召开北京市老龄委全会、议案办理工作会、老龄委主任扩大会、老龄委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老龄办主任调度会等各级各类工作推进会20余次,基本达到市老龄委隔月统筹、多部门专题每月督导、市老龄办推动每周调度,随时就工作难点研究推进。各区也基本形成了月调度或周调度的工作机制。北京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区政府也都能主动作为,对各自主责的工作任务真抓实干,部门之间的沟通联动成为常态。从北京市老龄办主动召集各部门开会,发展为不仅老龄办调度频繁,各部门和各区政府之间也互动频繁,就重点难点问题积极进行磋商。

2017年,北京市将继续规范区老龄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市区职能统一、上下贯通、管理有序的老龄工作管理体制。同时强化街道(乡镇)执行力,深化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乌鲁木齐早泄哪家好
拉萨宫颈糜烂治疗哪家好
石家庄哪家治男科医院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