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浓郁粤西风味的高州木偶戏物业
药膳食疗 2021年12月27日 浏览:4 次
带有浓郁粤西风味的高州木偶戏,被当地人俗称为鬼仔戏或鬼戏。在高州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心目中,鬼仔戏是儿时久远而温馨的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高州木偶戏的黄金时代,整个高州有两千多班木偶戏班,一年能演出一万多场,可谓盛极一时。
这样既能达到身体健康的要求 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所长曹章玲,便是在木偶戏盛行时入行,迄今为止从艺已有40多年了。
牵线木偶的掌控者
据记载,高州木偶于明朝万庆年间由福建传入的布袋木偶发展而成,400多年来,一直是民间迎神赛会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表演木偶戏比自己演戏还要辛苦。曹章玲说,表演者不仅要学习表演的唱、念、做、打基本功,还要学习如何灵巧地操控木偶,让观众感受到木偶表演的生动逼真。
木偶戏表演,观众只能看到围布上面露出的木偶,却看不到躲在围布后面操控木偶的演员,尽管如此,这些幕后工作者们却不敢有一丝懈怠。木偶雕刻出来就是定型的,只有通过配唱、表演、剧情等等相配合,表现出人物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吸引、感染观众。曹章玲说。
要练好木偶戏,托举功、手签功、台步功三大基本功一项都不能落下。台步功是每一个戏曲演员必备的技能,但是托举功和手签功却是木偶戏演员的额外功课。表演过程中,演员仿佛有三头六臂一般,嘴里要根据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唱出不同腔调,脚下要灵活走不同的台步,一只手举着几斤重的木偶,一只手牵动木偶做动作。由于长期举木偶,曹章玲的左手臂明显比右手臂粗。
坚守阵地的传承者
与大多数传统戏曲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电视和络早已大众化、文化市场消费多元化、娱乐方式爆炸化的今天,木偶戏当年那种台下人头涌,陶醉一大方的热闹场景已一去不复返,面临逐渐失去观众的尴尬。
演出场次少、收入低,曹章玲先后转战了三个剧团,前两个剧团都因为没有演出、发不出工资等原因,最终黯然解散。但曹章玲很坚定,我觉得七十二行,行行都要有人做。因为热爱,尽管曾经辉煌一时的木偶戏剧场已是门庭冷落,但曹章玲一直坚守着,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1992年,曹章玲所在的高州木偶剧团到北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汇演,演出剧目《柳毅传书》获得了包括剧目类、音乐设计、优秀表演和舞艺在内的四大奖项;此外,剧团还应邀到法国、德国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演出,参加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广东省艺术节等,获得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2006年,高州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曹章玲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之后,剧团也从二类演出团体提升为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确保了演员基本工资的财政拨款。
传统技艺的创新者
演员的生存危机得到解决,却又面临失传的危险。
演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演员太少了。曹章玲觉得,如何让年轻人喜爱这项艺术是当务之急。
为此,曹章玲尝试创新儿童剧目,送戏下乡到高州市一小、市附一小等学校演出,《武松擒虎》、《斗鸡》、《狐假虎威》、《孙悟空大战牛魔》等使用卡通、动物形象较多的木偶来表演,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
哪怕只有三两个学生(看了之后)印象很深,有意想来学,木偶戏就后继有人了。曹章玲说。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曹章玲也尝试用木偶戏将粤剧和现代歌曲结合,不断创新。
曹章玲对木偶戏的市场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她说,做了这么多年木偶戏,当然还是希望看到这项技艺能继续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她相信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高州木偶戏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一加班就便秘怎么办老人手术后吃什么补品
参灵草多少钱一盒

- 上一篇: 希望西安的观众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
- 下一篇 带着爸爸去留学是姚晓峰导演的一部电视剧计划
-
当归元胡酒痛经
2019-07-16
-
灵芝的传说故事
2019-07-16
-
世界中联成立自然疗法研究专委会
2019-07-13
-
首届中医外治透皮疗法沙龙举办
2019-07-12
-
中医祛斑六大方
2019-07-07
-
自制丝瓜鸡蛋面膜美白滋润肌肤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