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中医古方中用得最多的食物竟是它

偏方秘方  2020年01月18日  浏览:1 次

中医古方中用得最多的食物竟是它!

中医向来有药食同源的讲究,很多食物就是药物,很多药物可以当食物吃,比如大枣薏米生姜之类。在《伤寒论》这部中医临床经典中,有37长方剂中用到了姜。之所以姜能委以重任,因为在中医里,姜不仅因为是温性而暖身,它的升发之性还是对身体各项机能的顺应和促进。

中国民俗有上床萝卜下床姜,讲究的是早上起来吃姜。因为在清晨,身体的各项功能有待启动,激发,姜的升发之性正好助长了功能。而夜间,人身之气,也就是功能,是要逐渐收敛的,消减的,所以不需要再用姜来激发了。

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了现代研究的举证:生姜含有一种姜辣素,能使心脏加快跳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也能使消化道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旺盛。所有的暖身,健胃作用就是由此产生的,这些都是对生理机能的启动和顺应。对此,古代先贤早就照办了,孔子的《论语》中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

感冒时间久了的时候,医生会开小柴胡颗粒,这个方子就是《伤寒论》小柴胡汤的中成药剂型,其中用到了人参、柴胡,也用到了生姜,就是借姜的辛散、升发之功,助力柴胡和人参,把拖延时间较长,因为正气不足而内陷的表邪,推出去,截断它向里传变,尽快让感冒痊愈。

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不能只用发汗的药物解表,因为他们本身正气不足,就算发汗也不可能将入侵到身体里的邪气推出去,这个时候中医会用人参来帮扶正气,比如著名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自己治感冒时,总是用补中益气丸配防风通圣丸,就是借助前者扶助正气帮助后者来驱邪,用人参于虚人感冒与此同意。

在人参或者补中益气丸的基础上加生姜,补气的作用更能通达,生姜于此,类似补气药的增效剂,就像《名医方论》评论小柴胡汤时说的:人参能补久虚,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气,使邪无内向也。

同样是姜,但经过不同的处理,炮制,产生的效果不同:生姜走而不守,偏于散寒;干姜能走能守,温里兼能排寒;炮姜守而不走,重在温里固虚。

具体说:鲜姜是入上焦的,发散功能很强,着凉之后初起的感冒非常好用,一碗姜汤或者红糖姜水、姜汁可乐就可以寒气赶出去,但这个姜一定要是生姜,如果是年轻人,身体好的,可以用老一点的生姜,发散的力量大;如果是体质差的,年纪大的,体质差的,适合用仔姜,因为他们经不住过大的发散。

生姜晾干就是干姜,干姜的作用就下移了,而且因为是生姜脱水而成,所以干姜的温性大增,主要针对的脾胃虚寒引起的各种问题,比如胃疼呕吐甚至腹泻,大便不成形。

将干姜炮制之后就是炮姜了,炮姜是黑色的,它的作用部位移到了下焦,因为肾虚导致的腹泻无度,月经过多甚至崩漏等,都是炮姜的适应症,因为增加了炮制环节,不仅更温热,而且多了收敛效果。

肝胆湿热有什么症状
妇科千金片作用与功效
福州癫痫病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