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黎元洪终于同意出任都督后吧
偏方秘方 2021年11月10日 浏览:3 次
当黎元洪终于同意出任都督后,被清廷逼迫逃亡在外的革命党领袖们纷纷回国。中华民国祭天大典在武昌城举行,一个叫“民”的孩子意识到,“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是帝王的国,而是民的国了。只是,它要真正成为民的国,道路还十分崎岖漫长。”这是我省作家方方的最新中篇小说《民的1911》的尾声。这部正面描写辛亥革命的作品将发表在《上海文学》7月号头条位置。
方方:“民”这个词很有意味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 《民的1911》,5月中旬完稿,将近6万字。小说虚构了一个生于戊戌变法年(1898年)的小孩“民”,通过他的视角来看辛亥革命期间的风云变幻,正面描写那一年起义的真实过程。方方说,在小说中,“民”这个词很有意味,既是武昌城一个剃头匠的儿子“民”的名字,也象征着民以及民国,象征着王的国从此变成民的国。除了“民”这个孩子之外,文中其他人物、事件基本是纪实性的,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崔欣:全景式呈现辛亥首义
《上海文学》崔欣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历史书里也就短短一节,我从没读到过这样全景式、生动的呈现。”她举例说,小说中讲到起义第一枪的打响,本来拟订的方案是中秋起义,结果因为情报泄露,被拖延下来,等到10月10日,也是因为排长和士兵偶然的冲突,无意中开了枪,熊秉坤抓住这机会发动了士兵。“这种戏剧化的情节,你看历史书是很难感受到的,看方方这样一波三折的叙述,你会觉得很多时候历史真是一连串偶然事件构成的。”
在她看来,小说中关于起义经过的革命党人、事件,都确有其人其事,老武汉人耳熟能详,而从一个少年的视角来看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用文学的、人性的方式来叙述、解读历史,这就使小说区别于一般的历史记述,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小说里出场人物极多,但你绝不会将这些人混淆起来,无论是坚定的革命党人、同情革命的普通市民、投机军人抑或是顽固的保皇派,都各具性情,都很鲜活生动。作者的功力就体现在这里。读这部小说时,不仅有情绪上的震撼,同时也会引发思考人对历史的改变、历史中人的命运的流变等等,我想这也都是方方想要传达给读者的。”
(:刘彬)
拉萨哪妇科医院好临沂男科医院排名
银川治疗包皮过长费用多少钱

- 上一篇: 当黄晓明婚礼因参加的大牌太多吗
- 下一篇 彝族作家吕翼的名字哈
-
三七什么时间起苗和种苗如何分级
2019-07-07
-
甘肃启动第五批中医药师承工作
2019-07-07
-
安徽济人药业捐赠吉林灾区价值500万元药
2019-07-07
-
匈牙利明确中医药人员从业资格
2019-07-07
-
光梗丝石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隔山消的炮制方法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