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研究团队破解基孔肯雅病毒的入侵机制该权衡
中医美容 2021年08月25日 浏览:2 次
中方研究团队破解基孔肯雅病毒的入侵机制,该病毒入侵可致死
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极其厉害的病毒,是失能性病毒类生物战剂的一种。通过蚊子传播,最早主要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类在感染后,引起四肢和脊柱关节的剧烈疼痛,持续高热,还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来自中科院的消息,中方研究团队经过长期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成功破解了病毒入侵机制,这一成果于北京时间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发表。
基孔肯雅病毒自1952年首次被分离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直到近来,科学界才证实MXRA8分子是基孔肯雅病毒的受体,但是MXRA8分子如何使病毒入侵的却是个未解之谜。中科院高福科研团队在研究中,从分子水平阐释了基孔肯雅病毒囊膜表面E蛋白与其细胞受体MXRA8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了这类病毒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及其疫苗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福:它(病毒)要感染人,第一步,它要钻到我们的细胞里面去。我们这项工作就是研究基孔肯雅病毒它怎么进入到的细胞。我们就是把它进到细胞的机制搞明白了,未来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一些药物。
据统计,近些年全球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人群不断增加。2005年以来,该病毒相继在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地区暴发,2007年传至欧洲,2013年开始加勒比海、美国以及南美洲的100多万人被感染。目前,我国仅在东莞等地发现过输入型病例,但是没有出现病毒扩散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福:实际上在当前全球化这么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就是一架飞机的距离。既是一个外来病,又是我们自己的病。
关于基孔肯雅热
《轩辕剑外传穹之扉》概念图(左)与游戏实际画面截图(右)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在1952年坦桑尼亚南部地区的一次疫情暴发中首次得以记叙。它是一种核糖核酸(RNA)病毒,是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基孔肯雅”取自于Kimakonde语中一个词,意思是“变成歪扭的”,描述患者因关节疼痛而弯腰的样子。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哈尔滨医院哪家治疗男科好哈尔滨前列腺炎
兰州盆腔炎治疗多少钱

- 上一篇: 中方研究团队破解基孔肯雅病毒的入侵机制该永恒
- 下一篇 中日氢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沪成立容易
-
管理临高立足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发展模式
2020-09-21
-
多次性交并非性能力强表现
2019-07-12
-
禽流感再次来袭中医药提高抵抗力
2019-07-12
-
初冬安眠指南六项让你睡好觉
2019-07-11
-
千万不可以空腹吃的食物
2019-07-07
-
中药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