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
中医诊断 2019年10月22日 浏览:3 次
本文导读: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中风并发症治疗难点之一 中风后吞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中风并发症治疗难点之一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采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刘志顺副主任医师。
刘医师告诉 中风患者多数会并发吞咽障碍,其中,中重度者占中风患者的33%,在这些患者中又有36%的人如果不给予治疗会成为后遗症。这类患者最大的危险和痛苦就是常常将水、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同时患者常因怕被呛而拒服水、食和药物并因此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升高。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该病症,尽早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短期静脉高能营养支持、胃管鼻饲、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配合阶段性摄食训练和经皮胃造瘘术综合治疗,但这种治疗费用昂贵,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出现并发症。
我国的传统医学对这种病症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问。刘医师说 我们通过3年的系统临床研究,证明了用针刺调理髓海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摸索出了一个以针刺治疗该病症并有确切疗效的穴位组方。它不仅可显著缩短食物通过口咽部的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或去除会厌谷、梨状窝的食物残留及误吸。这种针刺疗法与上述所说国外流行的阶段性摄食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相比,不但疗效更优,而且操作简便,起效快,费用低廉。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一般是假性球麻痹所致,而假性球麻痹的形成一般是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所引起的。但近来有学者提出皮质脑干束单侧病变亦可能引起假性球麻痹症状,且出现比率高于双侧病变。假性球麻痹患者因一侧皮质脑干束功能完好或虽有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但下级运动神经元反射通路正常,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吞咽反射,故疗效较好。
中医学认为,中风多由忧郁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导致阴阳失调,肝阳偏盛,引动内风所致。《灵枢· 海论》明确指出脑为髓之海,精神、意识、运动、五官九窍为病均为髓海之疾。后世医家王清任进一步提出中风为脑中瘀血之说。可见中风病因病机尽管复杂多变,但其根本病机在于瘀阻脑络,髓海被扰。髓海功能障碍,其所控制的舌、咽窍不利,故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通过调理髓海,活血通窍,则舌咽自利。基于这一治则,我们拟定了治疗吞咽障碍的穴位组方,其中 风府为髓海之俞,针感可直达髓海,气至而有效;人迎是足阳明胃经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该穴又是在颈内动脉的位置,针刺能够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廉泉是任脉穴,针刺该穴能通利舌窍;针刺百劳则可直中瘫痪的咽肌,通利咽窍。四穴合用,能共奏调理髓海、活血通窍之功,从而治疗吞咽障碍。
我们的具体治疗方法是 风府用2寸毫针,针尖朝向喉结方向,进针1.2寸,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人迎用2寸毫针,在喉结尖旁开1.5寸,颈总动脉内侧缘取穴,直刺1.8寸,局部要有窒息样针感;廉泉用3寸毫针,直刺约2寸;百劳用2寸毫针直刺1.5寸,局部要有酸胀针感。针刺四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即出针。
小孩厌食不吃饭怎么办新零售系统
小儿大便干燥的原因

- 上一篇: 腰椎部位一晃一晃的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 过敏一直不好什么原因
-
施廷懋已包揽跳水大满贯亚运会三米板成个人
2020-08-10
-
骑士4年2500万签杰克勇士超级替补将辅
2020-06-23
-
美眉们注意秋膘来啦
2019-07-16
-
中医进补法讲究辨证论治
2019-07-15
-
白前与白薇的鉴别1
2019-07-13
-
地锦草的炮制方法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