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节背后的
中药大全 2019年12月26日 浏览:3 次
摘要:佩兰,《神农本草经》谓之兰草,列为上品,云其“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本草纲目》引马志曰:“叶似马兰,故名兰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五月初五,端午佳节,放假在家的各位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着吃香喷喷的粽子?
身为一名中医药爱好者,提起端午节怎么能够只知道粽子和龙舟呢?值此佳节之际,决定给大家话一话端午节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种种别称。五月初五何以称为 端午 ?先来分析下 午 ,农历以地支纪月,夏历则以寅月为岁首(正月),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所以称五月为午月。 五 与 午 通, 端 字有 初始 的意思,因此 端五 就是 初五 。又 五 为阳数,故又称端阳。端午节虽正式形成于汉、晋之间,但在周代已开始酝酿。孕育、滋养这个节日的土壤是楚文化、吴越文化、齐文化、秦文化的氛围和楚、吴越、齐、秦的民俗传统①。
在端午节源起的诸多说法中有源于辟邪说。视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的理念在周代的民俗观念中即已普遍存在。《吕氏春秋 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生,木堇荣。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五月,夏至到来,阴阳相争,死生相别。君子整洁身心。居处必深邃,身体要安静,禁止女色,不许嫔妃进御,减少羹味,去掉一切嗜欲,安定心气,各种器官安静无为,做事不要盲动。这个月,鹿角脱落了,知了开始鸣叫,半夏长出苗,木槿开了花。这个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楼阁,可以眺望远方,可以登上山陵,可以待在台榭。《史记 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五日生的人 将不利其父母 的迷信传说。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义》亦有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之说。
古俗之所以将五月看作 毒月 恶月 ,正是因为是月正值仲夏,暑热即至,毒虫滋生,易发疾病。民谚云: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并认为,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对于此种俗信的形成,有学者分析认为: 五月五日 即所谓 端午 ,时在春末夏初的转变时刻,还寒乍暖,百虫蠹动,疾疫流行,可能有某种瘟疫、灾难于端午在一定地区、一定部落里发生,悲惨和的记忆、传说、迷信造成并扩大为范围愈来愈大的禁忌、传统和风习②。
因此,防疫禳灾、驱毒避邪就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以兰汤沐浴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其云: 浴兰汤兮沐芳。 《夏小正》云: (五月)蓄兰,为沐浴也。 故端午节又称 浴兰节。 《荆楚岁时记》载: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处之 兰 为菊科的佩兰。
佩兰,《神农本草经》谓之兰草,列为上品,云其 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除胸中癖。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本草纲目》引马志曰: 叶似马兰,故名兰草。其叶有歧,俗呼燕尾香。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 兰草因其叶有香气,俗称香草,故人常以其草佩之,以辟秽除邪,《淮南子》云: 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 李时珍云: 兰乃香草,能辟不祥。 《本草拾遗》云: 兰草 生泽畔。叶光润,阴小紫,五月六月采,阴干,妇人和油泽头。 《本草纲目》引《唐瑶经验方》言: 江南人家种之,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故名省头草。 李时珍曰: 今吴人莳之,呼为香草,夏月刈取,以酒油洒制,缠作把子,货为头泽佩带。 故而至清末《本草再新》将其正式改名为佩兰。其性平,味辛,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头胀胸闷、不调等症。《五杂组》记明代人 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 。五色草亦是一味,其味苦、辛,性平,以全草入药,可主治妇女红、白带和月经不调等症。后来兰汤一般是用蒲、艾等香草。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兰汤浴就变为了百草浴,所用百草皆芳香可入药。端午沐浴就是一种防病健体的草药浴,尤其是时值仲夏,皮肤病多发,其去污防病之用是很明显的。
旧时端午节亦有采集药草之俗。《岁时广记》卷22 采杂药 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云: 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此时采药正当时。
【注】
①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77.
②萧兵.中国文化的精英.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打嗝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老年人厌食症的症状

- 上一篇: 黑米蛋糕的做法
- 下一篇 五龙根的功效与作用0
-
管理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局长谭景峰答记者问
2020-09-21
-
巨型葛根入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大厅
2019-07-15
-
罗勒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无花果栽培适应性强的耐寒品种
2019-07-15
-
对抗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药膳
2019-07-15
-
枸杞要高产保花保果是关键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