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支付宝vs银行关公大战秦琼

中医保健  2020年06月23日  浏览:3 次

支付宝vs银行:关公大战秦琼?

昨天(3月18日),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洪波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二维码支付等相关标准体系等建立以后,鉴定达标后可能还可以做。

算是峰回路转,可其实从一开始就只是暂停,不是禁止。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发展到现在,绝对不可能直接取缔;可资产总额约150万亿的银行,又显然不是其它小机构能随便代替或赶超。所以,在监管标准这个问题上,大家将进入长期拉锯的状态,并不存在一场简单的“好人”和“坏人”之争。

向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对比着看非常有意思。第一篇文章是新浪微博@黑山老雕_2号院 投稿,《从余额宝们到马云们——创新不需要监管么?》。第二篇文章是前阿里员工鬼脚七(号:taobaoguijiaoqi)写的《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最大的受益者是支付宝》。

不要怀疑,两篇文章都是技术派,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内部情况都足够多。其中,代表银行强调支付宝违规的@黑山老雕_2号院 ,文风犀利,很有点红衣大炮的感觉;代表互联的鬼脚七,却又非常沉稳,把事情说的很圆。我认为这是好事,传统金融领域的朋友该向互联学习如何在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圈子的朋友也该向传统金融学习如何处理好接受监管这个长期慢功夫。指责对方是“坏人”是没有用的,只有长期沟通才能互相磨合。

下面,请耐心阅读者两篇技术派文章。如果您有好想法和好观点,欢迎投稿至webfinance@。

《从余额宝们到马云们——创新不需要监管么?》By @黑山老雕_2号院

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后,互联大佬们犹如拿到了“免死金牌”,在金融领域恣意穿梭,野蛮生长。冷眼旁观数月之后,央行终于下文叫停部分越线业务,岂料招来骂声一片。互联大佬们早以蝇头小利捕获人心,似要“挟民众而叫板央行”。不得不承认,“余额宝”们唤醒了人们的理财热情;不得不佩服,“马云们”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但“余额宝们”真的如此慷慨无私么,“马云们”又真的如此光辉正义么?

从“余额宝们”到“马云们”,对近日思考稍加梳理,个人观点,无意于攻击哪方,不喜请喷!

一、于法不容:有意触碰政策法规的红线

1、对国家:影响宏观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虚拟账户充值缺乏真实交易背景,难以摆脱“资金池”嫌疑。个中利害,不知道“马云们”是真不懂,还是不愿意懂?

2、对个人:违规宣传承诺收益,变相收集客户敏感信息。确实存在,不多赘言!

二、于理不通:违反基本市场规律和道理

1、风险与收益理论:风险与收益共生共存,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而“余额宝”们的高收益实则是利用监管缝隙套利,将风险和成本转嫁给商业银行、转嫁给社会企业,对实体经济丝毫无益。

2、所有权和收益权:收益权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人们在“支付宝们”虚拟账户的沉淀资金的孳息归入“马云们”的口袋,实在毫无道理可言。是“代管”还是“代领收益”?

三、于情不合:缺乏商业道德和感恩之心,辜负用户信任

1、其创立之初,商业银行开通支付通道助其成长,壮大后却反以支付沉淀资金要挟商业银行,炮轰商业银行,实乃“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典范”!

2、人们的信任换来的却是“支付宝们”协议里的各种”霸王条款”,并可随时更改协议内容,客户使用即默认经济繁荣。

“余额宝们”没有吸老百姓的血,更不是互联大佬们的慷慨解囊,但它却在恶性推高整个社会的“造血”和“用血”成本。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余额宝们”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却不断推高“渔”的成本,如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种行为值得警惕。是创新还是套利?谋蝇头小利还是为长远发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值得深思。

四、其人其事:看其言,更要观其行

常以“普惠金融”、“服务民众”在媒体前呼喊的互联大佬,是无私奉献?还是炒作拉票?看其言,更要观其行

1、唯利是图:为谋利益而频繁食言,曾经信誓旦旦公开宣称“饿死不做游戏”,转身又进军手游;淘宝管理混乱,假货违禁品充斥,店小二欺诈商户(详参:《触目惊心:淘宝****内部调查》),“引以为豪”的大数据发现不了么,置数亿用户和诸多小商户的利益于何处;其络小贷的实质又是怎样?

2、背信弃义:雅虎于其危难(与eBAY火拼)之时倾情相助,使其得以安身立命;羽翼丰满之后,为保控制权不择手段,先斩后奏,随意转移支付宝所有权,留下雅虎独自在风中凌乱,堪称“农夫与蛇”故事现代版。

3、狂妄自大:“万能”的淘宝,狂言要取代传统百货业,要把房价打下去;炮轰商业银行;妄评政治事件。

他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他是商人,头脑灵活、巧舌如簧但缺乏原则底线的商人。

如此之创新,真的不需要监管么?世上哪来绝对的自由?

《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最大的受益者是支付宝》By 鬼脚七

3月14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这个消息像一个重磅炸弹一样,让所有小伙伴都惊呆了。紧接着各种吐槽开始:背后触犯了谁的利益、动了谁的奶酪、垄断阶级的一次洗礼等,各种标题眼花缭乱。大部分人都在同情支付宝,还有不少人把幕后黑手指向了银联,说因为银联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太小,所以央行要照顾他。主角之一支付宝公司也在微博上快速做了反应,用卖萌的方式说自己太冤枉,正在跟上级反应情况。

真相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最大的受益者是支付宝。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暂停的不只是支付宝,包括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二维码支付,当然也包括腾讯的。

其次,咱们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是竞争?如果只有一个企业,不需要竞争。如果大家都不能做,也不需要竞争。竞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竞争不是自己的实力有多强大,只要比竞争对手强就能赢。

接着,我们看看事情的背景。支付宝已经是第三方支付的头把交椅,第一的位置目前几乎不可动摇。几乎不可动摇,还是有些机会动摇的,因为支付最近也很火爆。在O2O上的优势,所有人都看好。正因如此,支付宝才会把做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旦在O2O上发展起来,支付会成为必然的环节,这时的支付宝必然会面临巨大威胁。

然后,我们看看现在。现在央行直接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没有线下二维码支付,O2O也能做,但会大打折扣。的O2O之路会更加坎坷。你或许会说,支付宝的O2O之路也会比较坎坷啊你有那些可预见的困难?”。是的,别忘了咱们之前说过:竞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支付进展慢,支付宝面临的威胁就没那么大。

最后的结论,我相信你也看明白了:这次暂停二维码支付,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支付宝。

有人说二维码支付到底是否安全?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列。这次同时叫停的虚拟信用卡,影响也没那么大。支付宝内部之前就测试过类似产品,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这里就不做多的赘述了。

另外有个消息,值得关注:央行近期下发《支付机构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草案征求意见。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我络上试图找到那个两个文档的原本,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如果这是征集意见,估计99%的人都会反对:“转账不超过1000元,一年不超过1万元,单笔消费不超过5000元,每月不超过1万元”,如果真要如此实施,淘宝就不用开了,电子商务也不用发展了。这个政策和****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基调完全矛盾。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指导意见》不可能落实的。

紧接着3月16日下午2点,阿里巴巴发布了去美国IPO的公告:

阿里巴巴今天决定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进一步实现阿里巴巴的长期愿景和理想。

这接二连三的几件事情,让我不得不产生一些联想:

首先,去年11月份马云才给****汇报过工作,按道理说阿里和****关系应该不错;支付宝搞了这么久,阿里金融、保险等业务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按道理说阿里跟央行的关系也应该不错。

其次,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是帮助支付宝屏蔽竞争对手的话,那么《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规定只是一个烟雾弹。

然后,就在这个背景下,阿里宣布要启动IPO计划了,弱化了竞争对手的IPO,或许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最后,如果这一切都是有关联的,我相信线下二维码支付会被央行一直暂停,直到阿里上市以后。

好吧,是我想多了,怪只怪事情发生的太连贯。只是联想,不是真相。什么是真相?时间会告诉我们。

静脉曲张的保守治疗
灰指甲外用疗法
五个月宝宝拉肚子
友情链接